27 April 2007

威尼斯的水上风情

说到威尼斯,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?还未踏足威尼斯以前,我已经在勾画威尼斯的水乡风情——一条接一条的水道、一座又一座的小桥、来来往往的船只,当然还有如过江之鲫的游人。

乘火车从博洛尼亚到威尼斯,一出桑塔露西亚 (Santa Lucia) 火车站,看见眼前繁华的威尼斯,马上觉得自己不应该称它为“水乡”,而应该称它为“水都”。

威尼斯的火车站就在大运河 (Canalazzo) 旁。站在梯阶上张望,只见大运河边是一个个的水上巴士站。拖着或背着行李的游人,纷纷涌向水上巴士站。大运河上不只有现代化的水上巴士 (vaporetto)、水上德士和私人游艇,还有两头尖翘的传统小舟——贡多拉 (gondola)。匆匆拍了几张照片,我也加入赶搭水上巴士的行列。

买了从桑塔露西亚站到圣马可广场 (Piazza San Marco) 的船票,一边等待船只的到来,一边贪婪地把独特的水都面貌用照相机捕捉起来,也烙印在脑海中。水上巴士准时抵达,船上满是乘客,等一部分的乘客下了船,我们这一些在站里的人才能够上船。走到船尾时,船已经开动了。

倒S形的大运河是贯穿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大道。两岸修建了200多座风格各异的建筑物,有哥特式、拜占庭式、罗马式。不一样的建筑风格、不同的色彩,给大运河增添了缤纷、亮丽的韵味。然而,水上巴士转了一个弯,我却不禁失笑。许多建筑物其实只有面对着大运河的那一面,是精致、缤纷的。建筑物侧面的设计就简单多了,甚至有点随便。原来不管是东西方,“门面功夫”都会做足啊!

无论如何,看着大运河两旁古老、门面精致的建筑物不断地倒退,我豁然发现威尼斯宛如风情万种的徐娘。如今的威尼斯,没有公元5世纪成立之初的平和安宁,也没有在公元7世纪时奠定东西方交通与商业枢纽地位的万千气象,更没有公元10世纪时身为海上霸主的王者气概和公元15世纪时身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重镇的巅峰状态,可是辉煌的过去依然留下点点斑驳的痕迹。贡多拉行走在蜿蜒的小水道上,船夫扬声唱起歌来,安宁平和的画面从我的想象走出来,成了眼前的美景。从大运河上的木制、石造、形状不同的大小桥梁和两旁外观精美的建筑物,也可一窥威尼斯当年的意气风发。这样的威尼斯,还是吸引人的。


除了岸边的建筑物,与大运河交接的小水道,另有一番风情。窄小的水道有的架着小桥,有的漂浮着一艘贡多拉,有的停泊了几艘汽艇。幽幽静静的小水道,宛如与世无争的隐士。水上巴士的乘客东看西看,欲饱览大运河上的风光与捕捉小水道的宁静。凭水而立的建筑物,露台上的花草,也在探头探脑地张望来往的船只。

水面上的确是很有看头的。只见两艘贡多拉在窄窄的水道轻轻松松地擦身而过,如果没有熟练的身手,即使不是两船相撞,也会上演黑羊和白羊争着过桥的故事啊!不一会,就看见两艘载着货物的汽艇从旁边的小水道开往大运河,一前一后地钻过小桥,来到大运河。两艘汽艇并排而行后,船夫就高声打起招呼来了。他们就这样边谈天边开船,然后与我乘坐的水上巴士分道扬镳。

生活在水上的人家,每一户的门前,都耸立着一根根的木桩,这一些木桩是用来拴绑船只的。有的木桩还按船只的大小而排列出位子,成了一个个的停船位。“看!”望向游伴所指的方向,只见一艘回航的汽艇转了一个漂亮的弯,激起点点的水花后,就安安稳稳地停泊在自家门前的停船位了。

水路,对于这一些划桨者、掌舵人来说,简直就像陆地之于我们。

艳阳高照的正午,小水道、大运河、建筑物、贡多拉、汽艇、拴船桩、游人,构成了威尼斯独有春末的画面。到站后,回头望一望大运河,我不禁由衷地赞叹:威尼斯,一个由122个岛、150多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和400多座桥梁组成的城市,真的是独一无二啊!

刊登于2007年7月9日《联合早报·旅游》〈威尼斯那流动的清波 水中升起的城市〉


Labels:

2 Traveller(s):

Blogger 呼吸的747 @ 747 is breathing said...

自从认识威尼斯以来,它一直是我最向往的地方
改次,向你获取资讯出游去

08 May, 2007 23:58  
Blogger 碧绿荷塘 said...

有个朋友对我说,看了最新在威尼斯拍的007,他就选择死在威尼斯。^_^

09 May, 2007 00:24 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