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 April 2004

遗恨与光荣

来到了史特林 (Stirling) 的克雷格修道院 (Abbey Craig) 山脚下,和“华莱士”塑像打了个照面。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,目光停留在 “华莱士”手持的盾牌上之“Braveheart”。啊!此塑像原来是根据梅尔吉逊 (Mel Gibson) 在电影 《勇敢的心》(Braveheart) 中的造型所雕塑的。它耸立在这里,迎接到山丘上去参观华莱士国家纪念塔 (National Wallace Monument) 的游客……

耸立在史特林北部的华莱士国家纪念塔,是苏格兰人为缅怀“自由的拥护者”——威廉·华莱士 (William Wallace, 1274-1305) 而建。一八六九年,经过苏格兰和世界各地人民出钱出力之下,这座屹立在悬崖边的纪念塔终于落成。纪念塔的顶部设计好像一顶皇冠,似乎暗喻着苏格兰人民为华莱士加冕,借以表扬他的贡献。

初春时分,草木初发,山坡上的华莱士国家纪念塔显得英姿焕发。来往的游人,更为她平添几分生气。走过了长长斜斜的上坡路,终于来到了她的面前。她的气定神闲和游人的气喘呼呼,相映成趣。据说华莱士国家纪念塔的耸立之处,正是当年史特林桥战役 (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) 时,华莱士观察敌情的所在。百多年来,华莱士就在纪念塔中遥望史特林城堡,继续守护着他的家园。

华莱士毕生所奋斗的目标,一言以蔽之——自由。十多岁的你在做些什么?华莱士已经在当时战争频频的苏格兰得到乡民的支持与爱戴,并多番与英格兰军队对抗。廿三岁时,他已经在史特林桥战役中大放异彩,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之下,把英格兰军队打得落花流水。然而,华莱士最终还是敌不过妒忌心重的罗伯特一世 (Robert the Bruce, 1274-1329) 和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 (King Edward I of England, 1239-1307) 而被杀害,死时才不过三十一岁。遭受五马分尸的死刑后,华莱士的头被挂在伦敦塔桥 (Tower Bridge) 上;四肢则分别被送到纽卡斯尔 (New Castle) 、柏威克 (Berwirk) 、柏斯 (Perth) 和史特林示众……

华莱士留下他悲壮的事迹让人长嗟,留下他的宝剑供人追思。是的,不论中西,每一个英雄都有一把宝剑,让他们除妖魔、斩坏人,华莱士当然也不例外。如今,人们更是借华莱士宝剑,以凭吊他的英勇。小心翼翼地登上弯曲、狭窄的梯级,我带着“朝圣”的心情,站在华莱士宝剑面前。仔细地看着在玻璃箱子里的它,我企图从冷峻的剑光中,想象当年热血奔腾的华莱士。一转念,当年他挥剑杀敌的情景,一幕一幕血流成河的惨况,让我不禁心有戚戚焉。

登上两百四十六级的梯级,来到塔顶,眺望远处的史特林城堡,罗伯特一世的塑像依稀可见。罗伯特一世和华莱士是苏格兰人民心目中的英雄,两者都因为捍卫苏格兰领土,而让后人缅怀。隔着历史长河,两人如今仍然遥遥相望。无法解答的是,两人是否能够一笑而泯当年的恩仇呢?

我只知道,数百年来,华莱士和他的宝剑,已经融入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之中。

英雄和宝剑的故事,何时方休?












刊登于2005年10月14日《南洋商报·新世纪》

Labels:

03 April 2004

玻璃屋里的热带风情

嗨,小朋友们:

你们好。今天想跟大家说一说温室。

格拉斯哥有两个著名的温室,一个是在格拉斯格绿地 (Glasgow Green) 的冬季花园 (Winter Garden),一个是在植物园 (Botanic Gardens) 的齐博宮 (Kibble Palace)。从2003年9月至2006年11月之间,植物园的温室一直关闭以进行维修。因此,我先到冬季花园去参观。

当我踏入冬季花园时,是气喘吁吁的。因为从市中心的地铁站走到那里,差不多要走上45分钟。进入花园抬头看见室内满是绿油油的棕榈树,我不禁傻了眼:“这……这……这不是……不是马来西亚随处可见的植物吗?”还真有点懊悔大老远跑来参观。

后来,我和一个老奶奶闲聊以后,心中的丝丝懊悔不见了。老奶奶说:“我的孙女最喜欢来这里了。在这里她可以看见平时看不到的花草树木。”当时刚到苏格兰不到两个月的我豁然了解,是啊,苏格兰的温室当然是种植一些热带植物。我怎么会期待在这里看见温带植物啊?

去掉心中的懊悔后,我开始仔细欣赏温室中的植物。明亮的玻璃屋里,高大的棕榈树下,有娇小的花卉,红、黄、粉红色的花俨然是绿色植物的彩色袜子。每一种不同的植物都一一标上学名和俗名,在欣赏花红草绿的美丽景色之余,也能学到一些新知识,真是一件乐事。植物丛中,以钢线制成的花架、小鸟更给温室增添生气。

坐在温室内的咖啡座,吃着蛋糕,喝着咖啡,我想:如果再加上鸟儿的啁啾,我就会以为自己处身在马来西亚的公园了。

祝:学习愉快。

刊登于2007年3月号《小作家》第34期·〈国外的阳光〉

Label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