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 August 2004

相约尼斯湖


尼斯湖 (Loch Ness),童年时候遥不可及的地方。大雄要在小叮当的帮助下,用任意门才能抵达的地方。是的,大雄和小叮当是我和尼斯湖的媒人。在我还不晓得英国、苏格兰,也不懂得七大洲、五大洋的岁月,我就已经认识尼斯湖了。

走过了童年,送走了少年,差不多到了而立之年,我才伫立在尼斯湖畔。原本不应该会相信传说的年龄了,然而我还是带着期盼的心来到了尼斯湖畔。

阳光照射在蔚蓝的湖水上,湖面泛起了白光,白光随着湖水晃荡,煞是好看。四周一片宁静,耳边只有树叶随着微风摇摆的声音。湖水晃啊晃,白光荡啊荡,我想啊想,悄悄地告诉小时候的自己:“我带你到尼斯湖来了。快来看有没有水怪!”小时候的我说:“到尼斯湖来,原来是不必靠任意门的。”

小时候的我屏息地看了一阵子,眼睛一眨也不眨的。“没有水怪啊!”“对啊,水怪不在这儿,来,跟我来,我们看水怪去。”水怪Nessie 搬家了。她移居到 Drumnadrochit 镇上的尼斯湖展示中心去了。

尼斯湖,看似不费一丝心力就牵引世人好奇的心弦,她要如何才能让世人继续相信水怪的存在呢?庆幸此行我带了小时候的我同游,让我的旅途兴致勃勃的。愿人生旅途上,赤子之心常伴左右……

刊登于2005年8月10日《风采·知性六女子》〈尼斯水怪〉

Labels:

恋恋高地牛

高地牛,人未到苏格兰,我已听闻它的大名,见过它的“玉照”。为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,我的苏格兰高地之旅开展了。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,缓缓地行走在夏末的早晨里。双眸迫切地在青山绿水之中寻觅它的踪迹。

一瞥眼,它就在那后方转弯处的农家外,赶忙掉转车头,兴冲冲地趋前和它见面。原来不只它,还有它们呢!苏格兰高地的艳阳,难得一见,我竟然在艳阳的陪伴下和高地牛打招呼,如斯幸运……

绿油油的草地上,两条白色弧线嵌在棕褐色中,弯弯的长角之间蓄着一撮长长的毛发,它们真的如书上所见那般帅气。不同的是,圆圆的大眼睛羞答答地躲在长发下,风儿卷起长发时,我方能窥视它们的灵魂之窗。

暖煦的阳光温柔地抚摸它们身上的长毛,它们悠闲地享用早餐,无视我的兴奋。它们的恬静,更让我的雀跃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。哼!我咔嚓、咔嚓地把它们的傲慢摄入镜头,以报复它们对我的视若无睹;而今,我把它们的无礼公诸于世。

可是,不争气的我,依然深深地喜欢它们。喜欢它们,远远超出了对苏格兰高地的另一个住户——绵羊的喜爱。

许是苏格兰高地的安宁,才孕育出怡然的高地牛吧!










刊登于2005年7月20日《风采·知性六女子》

Labels:

06 August 2004

宏伟的背面















位于巴黎起源地——西岱 (Cité) 岛的巴黎圣母院 (Notre Dame de Paris) 在1163年开始兴建,历时两个世纪才完成。它是著名的天主教堂,也是巴黎的第一座歌德式建筑物。

如此辉煌的背景,因为雨果 (Victor Hugo, 1802-1885) 的《钟楼怪人》 (Notre Dame de Paris) 更让它锦上添花,扬名全球。虽然雨果笔下善良的怪人、曲折的情节是虚构的,然而巴黎圣母院因而晋升国际舞台,深深地吸引世人的目光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
在现实生活中,它见证了法国的嬗变、巴黎的发展。法国大革命、巴黎公社、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,都无法逃开它的目光。巴黎,如今依然是法国的政经文化中心;圣母院,游人依然贪婪地注视着它,想把它化为心中的永恒。

建竣后的700多年来,在真真假假之间,它伫立在塞纳河 (La Seine) 畔,俯瞰行色匆匆的行人,也接受世人对它的赞叹。眼前的它,已是经过几番修葺。高耸挺拔、辉煌壮丽、庄严和谐,是人们对它声声的赞美。然而,人们往往因为被它宏伟的正面所吸引,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它壮观的背面。按下快门,我把它的背影捕捉了。美丽人生的背后,也应该是风情万种的,对吗?

刊登于2005年7月1日《风采·知性六女子》

Labels:

05 August 2004

游走花都















冒着毛毛细雨,登上凯旋门 (Arc de Triomphe) 。在凯旋门上,俯瞰一条又一条笔直、宽阔的道路。细雨纷飞下,夏日的花都平添了几分凉意、一份凄美。俯瞰、眺望,实在很难想象,这儿还是一片沼泽地时的景象。

时光飞逝,三百多年后的今天,十二条道路,以凯旋门为中心,向外辐射开去。其他十一条道路上,住宅、商店与办公楼林立,香榭丽舍大道 (Avenue des Champs-Elysées) 更是世界各地名媛淑女的购物天堂。

走下凯旋门,往香榭丽舍大道走去……

设计与风格划一的建筑物,在精细之中,营造了宏伟的气派。我细细品味,品味她的精细与宏伟,犹如坐在露天咖啡座的人们,品味咖啡的芬香与醇厚。留连在橱窗前,观赏时髦服饰的男女,更是香榭丽舍大道上另一幅美丽的风景。走过了一家又一家的商店和咖啡座,把街上行人的活动和神采,烙印在脑海中,成为我此行的美好回忆。

抬头一望,埃菲尔铁塔 (Tour Eiffel) 就伫立在市中心的另外一隅,迎接着我的到来。她默默地迎接到巴黎来留下足迹的人们,见证发生在这花都的许多故事,不管那故事多么动人,还是多么平凡。

回头望向来时路,我豁然明了:一座城市之所以美丽,乃是几代人呕心沥血的付出。没有了建筑师、画家、雕塑家、商贾的苦心,就没有今日的巴黎。巴黎未来的面容,还得看今人如何去塑造她。

刊登于2005年11月1日《风采·知性六女子》〈巴黎在雨中〉

Label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