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 April 2005

留学生的足迹

早在9年前,我就听闻巴斯 (Bath) 的大名了。因为中学时代的好朋友S要到巴斯大学 (University of Bath) 去深造。当时,我还问他说:“什么?‘冲凉大学’?你去那儿念什么书?”

差不多一个年代过去了,我走在这一座古老的城镇里,东张西望,口中直呼:“啊!真的很漂亮哦!”看着街道上络绎不绝的行人,S当年在巴斯生活的情况,仿佛就在我眼前一一上演。只是我相信S当年应该没有多少的闲情逸致在街上溜达。

印象中,S似乎未曾跟我说过罗马浴池 (Roman Baths)、巴斯修道院 (Bath Abbey) 和皇家新月楼 (Royal Crescent)。对于自己在巴斯的生活,S甚少提起。对于自己当年如何省吃俭用,他更从来不多说。然而,看一看如今身边的留学生朋友们,再加上自己身处英国,我可想象自费留学的S的情况。不多说什么或者报喜不报忧,只是不想让家人在为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奔波之余,还为自己担心不已。

许多人对于出国留学无限向往,可是留学生涯的苦与乐,这期间的得与失,也惟有留学生自己知道。曾经有个朋友说:“只有没出过国的人,才会非常向往有朝一日能够生活在他乡。”如此的说法,有点刻薄,但是却有一定的道理。先不说离乡背井,与家人、爱人和朋友分隔两地的不舍,来到了新环境,如何融入新环境、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、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朋友,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挑战。

好不容易适应了环境,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:完成学业以后,到底是要留在当地发展,还是回国工作。选择回国工作的话,父母和家人投资在自己身上的教育费,什么时候才能回本?留在当地发展,也得要看是否找到合适的工作,否则的话,何来发展可言?

9年前的留学生和9年后的留学生有着同样的烦恼,一样担心着自己的前途,一样思量着去留的抉择。不同的是,当年的我只能给S写一写信,给他一些支持与鼓励;如今的我可以笃定地告诉身边的“小朋友”说:“不要紧,只要走过了这一切,一切都会好的。”就好像S一样。

拿出背包里的笔,我给S那未满周岁的儿子写了一张明信片。我告诉他说:“因为你爷爷奶奶的栽培、你妈妈的支持,你爸爸才有今天的成就;因为你爸爸妈妈的努力,你才有今天的舒适生活。因此,有机会的话,一定要到‘冲凉大学’来看一看。”希望这个小男孩有一天能够到这儿来,来寻觅他父亲当年寒窗苦读的身影,也来寻找他母亲当年浓浓的思念……

车子开往出城的方向,徐徐地行走在那狭窄的公路上,我挥别了这一座因为S而认识的城镇。因为要赶往莎士比亚的故乡——斯特拉福 (Stratford-upon-Avon) 观赏《仲夏夜之梦》戏剧,我无法参观巴斯大学。我告诉自己说:“再游此地时,一定要到那儿看一看。”














刊登于2005年6月10《南洋商报·新世纪》

Labels:

1 Traveller(s):

Blogger 碧绿荷塘 said...

一天里,跑了四个地方:Avebury (误以为是Stonehenge的所在 :( 丢脸……)、Amesbury (Stonehenge的所在)、Bath和Stratford,累坏了开车的H和看地图的K。

我和L的贡献就是娱乐他们。哈!

23 April, 2006 16:37 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